欢迎光安维石业企业网站!

关于我们|网站地图|加入收藏

156 5089 6677
立即获取报价+免费设计方案!
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石材知识

大佰屿石窟的石材规格和石材颜色与安平桥均吻

1111
长达两千多米的安平桥,其桥墩、桥面、护栏均由石头筑成,每块桥板从4.5吨到25吨不等,整座古桥历经千年风雨,至今保存完好。建造桥梁的大量石头采自哪里,如何运送、安装等问题,史料缺乏记载,一直是个未解之谜。
 
而在离安平桥最近的一处海岛大佰屿上,沿岸分布着不少巨型石窟,里面留有大量古代采石活动的痕迹,其石眼、规格,甚至石头的颜色,与安平桥上的巨型条石惊人吻合。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安平桥石材来自围头湾内大佰屿或金门岛的说法。
 
日前,安海、水头等地的安平桥历史文化研究会成员,经过几个月的前期考证,认为修造安平桥的这些石头并不是采自金门,而是来自晋江围头湾内的大佰屿。
近日,记者随文史工作者上岛踏勘,了解虚实。
[Page]
产量规格:沿岸石窟连绵数公里
一条临时租来的驳船从南安石井码头出发,载着探险队与记者一行十几人,迎着海风,驶向大佰屿。
去年年初安平桥历史文化研究会曾组织过一次大佰屿实地考察,初步认为那里就是建造安平桥的重要采石场。
 
产量:大佰屿曾是超级采石场
登上岸,从码头处开始,只见一大片巨型石窟绵绵不绝,人工开采痕迹明显,整个大佰屿简直成了一座超级采石场。
南宋初修建的安平桥,长达五里,为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。据初步测算,整座安平桥包括桥栏、桥台、桥头堡等建筑物,约需石材45000立方米。
“从大佰屿的石窟规模,可以想象当时采石场面之大和产量之多,完全可以满足安平桥的石料需求。”安平桥历史文化研究会成员陈飞虎说,古代陆地交通不发达,建设大工程时,采用水上运输居多。
规格:石材规格与安平桥吻合
 
在大佰屿峭壁和海滩间的巨石上,分布着不少整排矩形的小石孔。每排石孔少的有5洞,多则逾10洞,罗列整齐,有不同程度的风化现象,这是古人采石留下的“凿眼”。
仔细观察这些“凿眼”,安平桥历史文化研究会成员、《五里桥》杂志执行编辑颜呈礼说,同一石体相邻上下两排“凿眼”间隔,多数在七八十厘米,这与安平桥现存的一部分桥板厚度吻合。
而一些排列“凿眼”的长度不一,都是顺着岩石天然纹理开凿的,“这也是古代采石效率高的体现,这样的石料开采出来后,运到工地,基本不用再经雕琢,就可以直接安装了”。
色泽:石材颜色纹理同于安平桥
“经初步比对,安平桥石头的颜色和纹理基本都可以在岛上找到,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。”去年安平桥历史文化研究会上岛考察,特地从岛上不同位置的石窟窿中取出六种石样,带回去与安平桥石头进行了比对。
“岛上岩石色泽多样,而且石头硬度很高,质地良好,十分适合建桥修路。”石头行家李琼水介绍,泉州地区的石头硬度“百石”(大佰屿)数第一。
运输:利用潮汐送石入湾
“每条石料重达数吨,最大的有25吨之巨,在古代陆路运输不发达的条件下,利用海潮涨落的浮力来运送这些‘大家伙’,是最好的办法。”对于海上运送巨石的办法,颜呈礼提出这样的设想。
石窟外就是海,出石时,修建一处船坞,利用涨潮海水浮力,把巨石架上运输大船,运往安海湾。“这样既省力又方便,确是古代人巧妙利用自然力与科学原理的明证,这也是能证明修建安平桥取材于此的最有力证据”。
后续:文物地质专家将上岛研究
“这只是我们初步调查的结论,可能不大准确,但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。”颜呈礼说。
就此,泉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人黄真真表示,考虑把“安平桥巨石来源”作为课题来研究,近期打算组织文物保护、地质勘探、历史档案等相关部门的专家、学者,上岛现场调查研究。 院内千层石假山制作公司
联系我们
灵璧县渔沟镇AAAA地址公园

公司电话:15650896677

公司手机:15650896677

联系微信:a15650896677